李叔同
李叔同(1880~1942)名文涛,另号息霜,法号弘一,祖籍浙江嘉兴平湖,出身进士门第,盐商家庭。工诗词,对石鼓文有研究,擅长书画、篆刻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9),随母徙居上海,更名成蹊,就读于南洋公学,与新学界人士袁希濂、许幻园等创立“城南公社”。二十七年三月,与僧人黄仰宗、画家任伯年、书法家高邕之等组织“上海书画公会”,出版《李庐印谱》、《李庐诗钟》。二十八年秋,补行庚子、辛丑并科乡试,他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,赴杭应试,未中举。回南洋公学继续就读,三十年毕业,与穆怒斋等人组织”沪学会”。三十一年秋,东渡日本留学,学习绘画和音乐,三十二年加入同盟会,在日本戏剧家藤泽浅二郎指导下,与曾孝谷等人发起组织“春柳社”。翌年春,在东京演出《茶花女》、《黑努吁天录》,饰《茶花女》女主角玛格丽等。
宣统二年(1910)回国,在天津直隶模范工业专门学堂任图画教员,不久,离津到上海,在城东女学堂当音乐教员。翌年三月,加入“南社”。民国元年(1912)春,先后受聘为《太平洋报》、《文美杂志》编辑。由于他擅长国画和音乐,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执教7年。在此期间,所编《春游》、《早秋》等歌曲,引用外国歌曲配新词作教材,对中国早期艺术教育有开创之功,还培养了一批美术、音乐人才,其中有著名画家丰子恺、音乐家刘质平等。
民国7年8月,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大慈寺削发出家,法名演音,号弘一。芦沟桥事变后,他寄迹于苏、浙、闽寺宇之间,宏扬佛学与爱国相结合,淳朴笃实,不交权贵。在所居地题“殉教堂”三字,表示“以护法故,不怕炮弹”。31年10月13日福建泉州不二祠圆寂。遗著有《戒本羯磨随讲别录》、《互戒相经笺要》等。后被佛门子尊为“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”,驰誉中外。
|